第二間推出巿場的虛擬銀行出爐了….天星銀行(2020年6月11日)!因為眾安銀行的用戶體驗很好,所以我對其他虛擬銀行也抱了相當大的期望。此時,我亦有幸獲邀為WeLab 始創成員 Founding Member,在試行階段提出建議。遲些再和大家分享 WeLab 的開戶的用戶體驗流程。回到天星銀行,我們先看看它的背景。
天星銀行
天星銀行有限公司由國際物聯網領袖小米集團及亞洲領先的綜合性金融企業集團尚乘集團攜手成立。天星銀行於2019年5月9日獲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銀行牌照。我們堅持普惠金融理念,致力讓每個人享受金融科技的樂趣,成為「每個人的銀行」,讓每位客戶都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創新的虛擬銀行服務。
在上一篇文章介紹了虛擬銀行 | 眾安銀行 ZA BANK 開戶體驗,和其他虛擬銀行的背景,如有興趣請按這裡參考上一篇文章。
第一步:在Apps Store 搜尋天星銀行/Airstar Bank
首先,需要用戶主動去在App Store 搜尋「天星銀行」的應用程式,沒有邀請碼,除了報紙廣告外未見到有令人深刻印象的宣傳。
客戶從什麼渠道認識 天星銀行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十分影響First Impression。我是從朋友間得知天星銀行試業,程式早已下載,因此對我沒有溝成不便。但對其他不太熟悉的客戶,有天在某份報紙看到天星銀行試業,正常來說,也不會刻意記住銀行的名字。在客戶再次記起,想去App Store 下載時,或已經太遲了。
天星銀行下載程式 (IOS) 和下載程式 (GooglePlay)
雖然沒有很好的宣傳手法,但在開業初期,該行將提供3.6厘活期存款利率,但僅限於首2萬元,承諾直至明年6月10日期間利率維持不變。假設2萬元持續存放該行帳戶,一年可賺720元利息。(參考自明報)
第二步:輸入聯絡資料 和 設置密碼
輸入手機號碼,以獲得短訊驗證碼。
手機號碼自動成為你的用戶名,可以在開立帳戶後設定用戶名。
然後設置登入密碼,確認後需要授權天星銀行能使用你的 GPS,以確保你在香港境內 。
第三步:確認開戶條件和申請證明
確定自己符合開戶條件後,確認同意客戶申請聲明及承諾。
有一點小奇怪的地方,就是我在主頁按下的註冊,不是為了開立銀行戶口目的而提交資料,只是為了先註冊帳戶,然後方可開立銀行戶口。
在VB的世界,開立銀行戶口是必然的第一步。如用戶不符合開戶條件/資格,會否在開首說明較好?
第三步:身份證識別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選擇身份證類型,跟隨指示拍攝身份證,並確定身份證內容是正確。如有錯,記緊必需修正,否則會影響申請程序。
首次使用,需要授權啟用相機功能。
在這裡附上了30s影片教學。
在首5分鐘,系統無法識別我的身份證,而每30–50s 依然未能識別證件的話,就會出現以下的 error pop up 要你看30s 視頻教程 或 再試一次。老實說,在你努力在找不同位置拍攝,但不斷彈出來說你還未拍好請番去看片,確實是有點annoying。
視頻教程是內地的說法,在香港還是翻譯為影片教學更貼切。
在成功識別身份證後,進入驗證身份證信息畫面後,等了約2–3分鐘,頁面顯示不能退出頁面。我就只能呆坐等不知要等多久的驗證流程。在此建議加上預測完成時間,好讓用戶易於管理時間。
然後,顯示確認頁面,確認從OCR獲得的用戶資料正確,如有問題可以按修改鍵,進入修改頁面。
第四步:身份驗證
在大部分本地銀行的遙距開戶程式,這部份大多都是以英文Facial identification 翻釋中文為 人臉識別,在這裡則用了身份驗證。進入識別畫面時,上方用詞,則轉為掃描臉證,只看文字,只能猜測其意思。
同樣問題,在右圖左下角的準備開始檢測,和其他的字眼不一致。意思是,既然已使用驗證,臉證,檢測,識別(掃描後),為何一個步驟共有四款不一樣的字眼去表達同一個意思?
Capture 唔切 ,正確是:眨眼 -> 搖頭 -> 開合口。
第五步:輸入地址
國家/城巿是預設為香港,沒法更改,目前只接受香港境內的開戶申請。
在此部分,沒有提示必須用英文填寫地址,但區域和地區只展示英文。雖然我習慣只會填寫英文地址,只是覺得奇怪在中文的頁面出現英文地址,卻沒有提示必須填寫那種語言。雖然我沒有Check在 門牌及街道 和 大廈/屋邨 等能否輸入中文地址,若果可以,豈不是會成為半英半中的地址嗎?
區域問題,請Copywriter 不要偷懶,好好查清楚香港的地區全名。
港 島 HONG KONG
九 龍 KOWLOON
新 界 NEW TERRITORIES
參考政府文件:各區域及地區 AREAS AND DISTRICT AREAS AND DISTRICTS
以英文填寫地址,預設居住地址和通訊地址一樣,如要修改,需在開戶後修改個人資料。在選項選擇職業類型和開戶目的。
由於眾安銀行 ZA 必須以英文輸入地址,其順序也是以英文地址的排序,填寫時相當暢順(最右圖為參考例子),亦是一般設計師處理這狀況的手法。(室 -> 樓層 -> 座 ->大廈/屋苑/街道 ->區域 -> 國家/地區 )
在天星銀行,可看見是用中文地址的排序,但以英文填寫,有種倒過來的感覺,也擔心後台系統如何儲存地址這重要的數據。
(國家/城巿 -> 區域 -> 地區 -> 門牌及街道 -> 座 -> 樓層 -> 室號)
把通訊地址複製為其他種類地址是現時普遍的處理手法,一般客戶是使用相同的地址,使用已填寫的地址可減輕客人花費填寫的時間。
樓層並不能輸入符號。**/F相信是英文地址常見的寫法,如果不能填寫這樣的格式,建議把此格縮少,讓人感覺是不用填太多的數據。
第六步:稅務身份確認
簡單來說,只在香港納稅才能開戶,不在香港或在其他地區納稅目前均不接受申請。
(從開立戶口在11:38開始,到這裡已是11:51,看到自己只是在開立帳戶頁面的六個步驟中的第四步驟,已用了13分鐘,開始不耐煩了)
第七步:輸入職業和開戶目的
在選項選擇行業、職業、戶口用途和財富來源。
完善?儲蓄的簡體字?不重複文字用詞問題了。
建議在 product launch 之前好好完成 pliot test (在量產或出街前做的小規模試行)。
行業中的「林業」不是常用字眼,大概是該行業的專有名詞,我以為錯字,在網頁搜尋了證實政府也是用農業、林業及漁業這字眼。不過造成小誤會的,相信不會只有我一人。
如果能減少行業的種類,可以加快時間讓用戶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
在選項選擇職業、戶口用途和財富來源。
第八步:登記電郵和確認資料
提交的電郵暫時不用即時驗證,將會在成功開立戶口後使用功能才需要驗證。
確認你所提交的資料完全正確後按確認提交鍵。
雖然右圖最底灰字的確認資訊「本人確認此賬戶只提供……」較不顯眼,好像是無關痛癢的資料,但一看到本人確認和不能自行選擇 (Optional)的選項,反而讓我更在意內容了。
第九步:正在處理你的開戶申請
在提交開戶申請後,需等待(不知多久)處理。
一般來說,如果用戶背景較為「複雜」,的確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處理申請。
在眾安的體驗中,提交文件後即時已完成開戶程序,相信我背景是相當的「清白」,所以對於天星,可以相信每人提交用戶申請後,需交由後台花時間處理,而沒法做到即時開戶這點,在虛擬銀行的世界來說是有點失望。
如果是傳統銀行,是能理解的。
用戶可選擇開啟指紋登入 Touch ID,按以後開啟鍵的話,就會回到主頁,顯示現時申請狀況:開戶審核中。在開戶審核中,用戶可以看看各種功能的介紹,但在開戶前不能操作功能。
提交開戶申請的時間是11:54,我是從開立戶口在11:38開始,目前過程用了16分鐘。
第十步:設定用戶名和手機驗證
等了約一分鐘,來到最後最後啦,在查看不同功能時,突然被彈走出App,以為有bug。再次入到天星App,看不到開戶審核中的字眼,登入賬戶後,表示需要即時設定用戶名,設定前需完成手機驗證OTP(小吐糟:正常人只會知道手機驗證,OTP是補充文字讓認識簡寫的人看,那來手機OTP驗證)(如下圖),然後輸入新的用戶名,修改完成後開戶就成功了。
別忘了,我們在第八步未完成的電郵驗證,使用功能前必須驗證,驗證後方可使用功能。
未計電郵驗證的部分,開立戶口是在11:38開始,現在是11:55目前過程用了17分鐘。
電郵驗證和完成開戶!
成功開通賬戶後,相當開心終於完成。當時發現功能都用不到,就返回去完成電郵驗證。
整個探索運作的過程,以首次使用,我用了約20-25分鐘。
在用戶體驗流程(User Flow)和一些細節,確實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首頁已可以處理各種重要的操作,例如:定存、貸款、交易紀錄和轉賬。產品及服務的收費表可看右圖。
FAQ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內的內容確實是現時較難解決的問題,如登記賬戶時,已綁定電話,或忘記用戶名,在沒有實體銀行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在賬戶常見問題中,清楚列出該如何處理。
唯一的問題是,登入賬戶前是看不到FAQ常見問題。
當登入賬戶有問題時,用戶如何在登入前看到常見問題的頁面,而去解決無法登入的問題呢?
不過,如遇上任何問題,請致電24小時服務熱線 (852)37181818,與天星銀行客戶服務主任聯絡。
小總結
這篇文章集中在開戶體驗,天星銀行App內還有很多功能仍未測試。
暫時個人認為,用戶體驗是有待改善。設計方面,暫時未感受到其品牌的特色。以東亞為例,以鮮明的紅色為主調的 BEA FLASH(如下圖),以眾安為例,玩味相當重的主題,一看就清楚是Target 年輕人(如下圖)。回到天星,我暫時只能以簡潔形容,但找不出與其品牌的理念一致的感覺,或感受到強烈的品牌特色。
【我們堅持普惠金融理念,致力讓每個人享受金融科技的樂趣,成為「每個人的銀行」,讓每位客戶都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創新的虛擬銀行服務。】
天星銀行
本身看到理念後,在我想象中的App,是有一個貼心的全方位理財規劃專家,為你的資產提供有用的建議,是一個 personalise 的體驗從而成為「每個人的銀行」。
此時在經濟一周文章看到:下一階段,天星銀行airstar將會開發更多創新銀行服務,讓客戶可以一APP在手,掌握理財消費分析及規劃各種生活目標。
希望下一個階段能為我們帶來驚喜。當然,時間尚短,現在才是香港虛擬銀行的開始,還有待去看各銀行將來的表現。
縱使首次使用與我想像不同,戶口首20,000港元結餘即可以享有推出的3.6厘的「利率不變保證」,也是誠意的表現。
虛擬銀行有咩好處?
銀行業務由實體走向虛擬,不設實體分行,租金、人手成本大降,並提供更切合新世代的銀行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優勢包括:
- 24小時手機銀行:客戶毋須到分行排長龍,全天候透過手機使用銀行服務,甚至透過手機掃瞄身份證或上載自拍照等方式,實現遙距開戶。
- 低收費:虛擬銀行不設最低存款門檻或徵收低戶口結餘費用,惠及小額存戶。
- 增加市場競爭:傳統及虛擬銀行為吸引存戶,料推出更多優惠,如取消低結餘收費、調高存款利率、信用卡消費回贈等。
- 促進科技發展:虛擬銀行料可推進手機銀行、虛擬信用卡、跨境支付、虛擬保險等金融服務的發展。
- 接通傳統銀行:虛擬銀行可用轉數快接通傳統銀行,跨平台即時過數,使兩者互補。
【存息攻略】兩間虛擬銀行存息比併 活期賺息點玩最著數 ?
關於作者
小妹不是銀行界的專家,只是對用戶體驗很感興趣。目前在學習和研究和各種銀行的開戶流程,因此分享給同好。歡迎修正、指點和討論。